摘要
目的探讨胸骨下端切口改良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同期行二尖瓣手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44例同期接受胸骨下端切口改良双极射频消融及二尖瓣手术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式及手术相关参数。记录手术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心电图。结果 44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改良双极射频消融手术,同期接受二尖瓣置换者41例、二尖瓣成形者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9.33±12.1)岁;体重(57.53±9.54)kg,身高(161.62±6.83)cm,体表面积(1.59±0.19)m2。术前左心房前后径为(6.20±1.33)cm(极值4.5~9.5 cm)。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4.18±3.48)%。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16例。患者房颤病史为(5.14±1.76)年。所有患者中,二尖瓣狭窄者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者11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者28例。术中电除颤复律者11例。复跳时结性心律6例,均于术后1周内恢复为窦性心律。手术术毕转复窦性心律者43例(97.7%),返监护室后转复窦性心律43例(97.7%)。二次开胸止血2例(4.5%),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均常规服用胺碘酮200 mg每日1次(QD)。术后3个月维持窦性心律者31例(70.5%),术后6个月为33例(75%),术后12个月为32例(72.7%)。左心房前后径≥5.5 cm者其术后3、6及12个月的复律率与<5.5 c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骨下端切口改良双极射频消融同期行二尖瓣手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并发症相对较少,对于左心房前后径≥5.5 cm的患者仍有确切的转复效果,具有较好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