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的基础上,赋予时间间距以诠释的创造性价值,提出了“视域融合”的诠释学模式,以此取代并拓展了施莱尔马赫“设身处地”的方法论诠释学。时间间距的创造性价值是其本体诠释学的核心内容,它体现在过滤功能和效果历史这两个方面。但是,由于伽达默尔过于强调效果历史中的时代视域的融合,没有看到作为个体差异的“空间间距”在诠释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创造性价值,使其最终走向了黑格尔主义。结合胡塞尔有关视域跟身体的内在关系的论述,我们发现赋予身体在诠释中的创造性价值,可以有效克服黑格尔主义的主体性困境。此种“身心交融”的诠释模式正是宋儒读经法的一个基本预设。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