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30年代国内对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和辛克莱·刘易斯的译介是不容忽视的跨文化事件。本地对厄普顿·辛克莱的热捧与对辛克莱·刘易斯的冷落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一迥异接受现状显示了中国传统乡土向现代嬗递时,不断强化乡土情感的阶级化倾向和聚焦于人在城乡叙事中"危疑扰乱"的现代焦虑的不同演绎路径。30年代"两个辛克莱"异域旅行的不同命运其实正是现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个人与阶级在域外与本地的双向发现、协商互动使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