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有其深刻的法国现象学渊源。这集中体现在,梅洛-庞蒂以身体的空间意向性为出发点,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物质实践,转译为含混的情境性体验的尝试,在福柯有关"非思性"身体通过"他者性"空间不断反抗"观念性"权力的语境中,进一步被列斐伏尔提炼为,对旨在瓦解资本抽象空间秩序的"差异空间"的期许。借此,现象学土壤中生成的空间概念,就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范式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既是法国现象学界以海德格尔和黑格尔哲学的视角,对胡塞尔所开辟的德国观念论现象学传统,进行实存论或物质论"误读"的思想余波;又是其学术体系中特有的"身体性""体验性""他者性"等特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固有的"实践性""物质性""斗争性"等内涵相呼应的逻辑必然。它们不但揭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实存论现象学向物质论现象学跃迁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姻的形而上学契机;更凸显出,由列斐伏尔开启并滥觞于英语学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哲学思潮,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实现自身话语转向,而向西方经典思想资源回溯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