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认知隐喻学视角解读霍桑作品中的同情概念系统,揭示其同情思想的三种特性:神圣性、罪恶性和生态性。基于“体验—语境”理据,作品中的“针线活”“壁炉”“心”等隐喻表征神圣的同情,即个体联结成为合一的社群,显示情感的积极效应;“链条”“圈”“电磁”“催眠术”等隐喻表征罪恶的同情,即个体偏离社群而处于异化状态,凸显情感的消极效应。这两种特性相互对立,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并与同情的第三个特性——生态性共存,即大自然被拟人化为“他者”,经由“花园”“福谷”“玉石人像”等意象呈现人类与大自然的紧密关系。
-
单位温州商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