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沙僧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文化不断再生产的过程。在时间上经历了元、明、清到现当代的形象演化;在地域上从中国"和尚"演变为日本"河童";在媒介上戏曲、小说、绘本、影视等多种传播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沙僧形象的塑造。研究元杂剧、"世德堂本"以及日本《绘本西游记》中沙僧形象的再生产,可探寻《西游记》经典化的独特规律和内在原因以及不同文化主体、时代、媒介所赋予沙僧形象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