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晋祠为三晋第一祠,源于周成王“桐叶封弟”唐叔虞故事,北宋毁灭晋阳城后,晋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北宋重整礼制,封唐叔虞为汾东王,晋水之神为显灵昭济圣母,典制明确。后来,圣母庙的地位超过了唐叔虞祠,文化精英试图赋予圣母邑姜的身份化解这一不“合礼”现象。礼制需要具体实践,它不仅是地方官员简单地遵守祀典履行职责,也不仅是文化精英执着于儒家观念的正统性实践,还需要民间实践参与其中,提供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持续保障,精英文化与普通民众文化交织在一起,正统才能在地方社会扎根。圣母出现之前,唐叔虞祠和地方社会关系密切,圣母加封晋水水神之后,唐叔虞不具有水神职能,主要受到文化精英的重视,缺乏与地方社会联系的基础。国家意识形态存在于地方水利,后形成“神-水-人-地”的实践逻辑。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