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4个地区2018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

作者:刘钦梅; 侯娟; 韦凌娅; 马敏; 钟建跃; 吴因平; 王金娜; 吴瑜燕; 李天奇; 龚震宇*
来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 31(03): 263-267.

摘要

目的了解浙江省4个地区的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4-11月,在浙江省的杭州、宁波、衢州和义乌4个地区,用双层叠帐法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密度;采集幼蚊,饲养至成蚊进行诊断剂量法的抗药性测定。结果浙江省4个地区全年帐诱指数平均为1.33只/(顶·h);居民区帐诱指数为1.60只/(顶·h),在3个生境中最高。杭州种群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和马拉硫磷敏感,对残杀威为可疑抗性。宁波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对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残杀威为可疑抗性,对马拉硫磷已经产生抗性。衢州和义乌种群对马拉硫磷敏感,对3种菊酯类杀虫剂和残杀威为可疑抗性。4个地区对5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占5.00%,产生可疑抗性的占60.00%,呈敏感的占35.00%。结论2018年浙江省4个地区中,居民区和公园的白纹伊蚊成蚊密度高峰在7月,对测试的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加强密度消长和抗药性监测,可减缓抗药性产生,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 单位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