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巴黎和会召开后,国人对苏俄的认知曾经历巨大变化。由于山东问题交涉失败,基于苏俄"平等待我"的认知,对应"反帝""反军阀"的现实需要,"联俄"成为多数国人的选择。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初期成长及国民革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历史作用值得充分肯定。但"联俄"与中华民国"法源"疏离,使时人思考这一外交及政治决策的利弊得失。稍后中国知识界发生"仇友赤白"论争,表明部分国人对苏俄的认知已发生变化。中苏建交后苏俄未能完全履行承诺,导致中东铁路危机,中苏之间发生战争,改变了国人对苏俄的认知,"仇俄"情绪急剧上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加入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到苏联诸多切实的援助,国人的认知才周而复始,逐渐回到"友俄"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