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综合各史家“淮尺”观点,基于大量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比对,探讨了唐代以后各个历史时期“淮尺”可能的尺长范围,梳理了淮尺尺长的演变,将“淮尺”尺长区间厘定为32.5—34.7厘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近世乡土营造尺中“淮尺”尺长遗存样本的数量统计,结合其尺长分异的总体特征,初步将淮尺分为主、次两簇,借助GIS技术呈现其分布概况。文章初步总结了“淮尺”样本的分布规律,并从政区演变和移民迁徙等视角,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动因。对淮尺问题的研究,有益于探索淮地可能存在的特有营造逻辑,为整个南方乡土建筑的区划研究提供可靠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