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iner和Tweed分析法的三维及二维测量值差异分析

作者:逯之瑶; 焦二龙; 党亮生; 金作林*
来源: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1, 14(02): 190-195.
DOI:10.19538/j.kq.2021.02.013

摘要

目的比较并分析西安地区正常青年颅颌面硬组织Steiner和Tweed分析法三维及二维测量值差异。方法招募120名18~40岁符合个别正常标准的西安籍志愿者拍摄锥形束CT(CBCT)及头颅侧位片。选择Steiner和Tweed分析法相关24个标志点及18个测量项目,应用Invivo Dental 5.2和WinCeph 8.0软件分别定点测量,应用SPSS 19.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BCT三维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法定点,精确性和稳定性均较高,但B(下齿槽座点)、U1crowNR(右上中切牙切点)在X轴上定位欠佳(ICC <0.90);(2)同二维测量值相比,三维测量角度值偏小,线距值偏大。在角度指标中,男性及女性SNA(蝶鞍点和鼻根点连线与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夹角)、SNB(蝶鞍点和鼻根点连线与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夹角)、ANB(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线与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连线的夹角)、U1-NA(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GoGn-SN(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FMA(眶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夹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延长线和下颌平面的夹角)及男性SND(蝶鞍点和鼻根点连线与鼻根点和骨性下颌联合中点连线的夹角)的二维测量值较大;在线距指标中,男性及女性SL(颏前点向前颅底平面作垂线的交点与蝶鞍点的距离)、SE-L和SE-R(左、右两侧髁突顶点向前颅底平面作垂线的交点与蝶鞍点的距离)及女性Pog-NB(颏前点到下齿槽座点和鼻根点连线的距离)的三维测量值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三维定点在X轴上个别标志点精确度欠佳,在Y轴及Z轴上精确度较好;三维测量结果不受二维影像放大率及重叠误差影响,准确度更高。二维头影测量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对立体图像的三维测定。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