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将特立帕肽(TPTD)与唑来膦酸(ZOL)进行比较,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药物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204例绝经后妇女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84例患者每天皮下注射TPTD 20μg,持续注射1年(TPTD组),120例患者每年静脉注射ZOL 5 mg(ZOL组)。除此之外,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出现椎体再骨折的数量、骨转换生物标志物、骨密度、背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TPTD比ZOL更能降低新发椎体骨折的风险(4.8%vs. 7.5%,P<0.05)。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T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TPTD组较ZOL组升高得更多(P<0.05)。两组的髋关节骨密度T值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D组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较治疗前升高97.2%和118.2%;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值在治疗6个月时比治疗前增加,在使用TPTD 12个月时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ZOL组治疗6个月后TP1NP比治疗前下降,β-CTX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与6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背部疼痛均有显著改善,两组间比较,TPTD减轻背部疼痛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TPTD和ZOL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疗效显著,TPTD在减少新骨折、增加腰椎骨密度和减轻患者背部疼痛方面更有优势。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