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林纾在中国翻译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译介的众多外国作家中,莎士比亚占据重要一席。值得注意的是,林译莎氏作品并非译自莎士比亚原文,而是基于其原作改编的故事集。与一度大热的《吟边燕语》不同,林纾翻译的莎氏历史故事,自问世起便鲜见关注。其中尤以署名“林琴南遗稿”的《亨利第五纪》最为特殊,学界迄今未见研究这部译作的专论出现。基于此,本文围绕《亨利第五纪》展开辨体研究,分为三部分:(1)林纾以史传作为文本语境,在翻译中融会贯通史家传统。(2)林纾以纪传体翻译《亨利五世》故事,不仅从《亨利第五纪》的译名得以直观呈现,还通过译者对译文的改写与润饰予以印证。(3)由于中西文体的差异,林纾在文体转换的过程中融入了欧化字词与句法,补充解释异域意象与风俗,以叙论相间的形式实现纪传体的结构延展,促成文类革新。林纾在翻译中坚守本国文体传统的同时,勇敢尝试将外来诗学融入本土文体的发展,他的译作既烙印上强烈的中国传统文体印记,也承载着外来诗学的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