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支原体组、8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病毒组及8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为细菌组,三组患儿均行Mp-IgM、WBC及CRP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儿各项指标检测阳性情况及WBC、CRP等指标的检测水平和支原体组患儿治疗前后WBC及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支原体组患儿Mp-IgM阳性率97.5%明显高于病毒组与细菌组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菌组患者的WBC阳性率及CRP阳性率分别为61.3%、71.3%,均明显高于支原体组及病毒组的35.0%、38.8%、31.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与病毒组患儿WB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原体组患儿CRP阳性率38.8%则高于病毒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WBC及CRP水平分别为(14.9±2.5)10×10~9/L、(33.6±4.3)mg/L,均明显高于支原体组、病毒组的(12.2±2.3)×10~9/L、(12.5±1.8)mg/L、(10.5±1.0)×10~9/L、(5.2±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CRP水平(12.5±1.8)mg/L、与病毒组的(5.2±1.5)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支原体组WBC及CRP水平分别为(12.2±2.3)×10~9/L、(12.5±1.8)mg/L;治疗后2周分别为(8.9±1.2)×10~9/L、(3.5±1.3)mg/L。支原体组患儿治疗前后WBC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p-IgM、WBC及CRP联合检测方式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