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睡眠心理行为模式在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行睡眠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4周后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惊恐4项SCL-90因子评分高于干预前,而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偏执、精神病性、其他6项因子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4周后的SCL-90总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惊恐、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偏执、精神病性各项SCL-90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躯体化、焦虑、抑郁、惊恐、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意、偏执、精神病性各项SCL-90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老年人慢性失眠患者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