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修复后牙单冠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状况及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上下颌牙列缺损40例共70颗种植体,其中,采用粘接固位修复(粘接固位组)和螺丝固位修复(螺丝固位组)各35颗;另选择粘接固位组对颌同名天然牙35颗为对照1组,螺丝固位组对颌同名天然牙35颗为对照2组。分别于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检测种植义齿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指标,测量种植义齿边缘骨吸收量(MBL),比较两组种植义齿周围组织状况。同时,采集种植义齿和对颌同名天然牙龈下菌群标本,比较两组种植义齿及与其对照组龈下菌群分布的差异。结果:(1)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mPLI、mSBI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修复后3个月、12个月,两组PD、MBL比较亦差异不显著(P>0.05)。(2)修复后3个月,两组种植义齿龈下厌氧菌总数与其对照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螺丝固位组种植义齿龈下厌氧菌总数显著高于粘接固位组(P<0.05)。修复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种植义齿龈下厌氧菌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螺丝固位组种植义齿龈下具核梭杆菌数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修复后12个月,粘接固位组种植义齿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数亦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结论:螺丝固位与粘接固位对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及边缘骨吸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在修复后短期内,螺丝固位种植义齿龈下具核梭杆菌数、粘接固位种植义齿龈下伴放线放线杆菌数均显著高于其对颌同名天然牙,需进行长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