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绿道网络连通性、可达性及其对城市化的响应

作者:唐艺家; 裴男才*; 施招婉; 罗水兴; 骆燕华; 刘晓天; 谢亚婷; 何继红; 唐品川; 杨超; 孙倩; 孙冰*
来源:生态学杂志, 2022, 41(09): 1804-1812.
DOI:10.13292/j.1000-4890.202206.004

摘要

采用密度分析法、网络结构指数法、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以及网络分析法等对广州市绿道的分布特征、连通性和可达性进行量化研究,对可能影响广州绿道建设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广州市平均绿道密度为0.44 km·km~(-2),人均绿道长度为0.21 m,绿道建设以老城四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为集聚中心,以圈层形式逐渐向外减弱;绿道网络结构指数α、β和γ分别为0.149、1.297和0.65,网络闭合度相对较低,但网络复杂度较高且连接度良好,与广州市内95.82%生态源地相连通;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绿道网可达性优良,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和增城区绿道网可达性一般,南沙区、花都区、从化区绿道网可达性较差;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和路网密度对广州市绿道建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R~2值分别为0.749、0.634和0.715。广州市绿道在老城四区分布密集、网络结构较为完善、可达性优良,各项指标存在向外逐渐递减趋势。为促进广州市早日形成完善的可持续生态空间网络,要加强外围城区绿道建设,着力改善网络结构,以良好的结构带动绿道功能充分发挥,最终实现广州绿道人人共享。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