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血枯病源自《黄帝内经》,临床以胸胁胀满,饮食不佳,唾血,前后二阴出血为主要表现,甚者女子出现闭经,方用四乌鲗骨一藘茹丸治之。后世医家对血枯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重点、遣方用药众说纷纭,认为四乌鲗骨一藘茹丸中海螵蛸收敛固涩、茜草通经活血,其功效相悖,临床难以把握,以致经典良方险些湮没。及至民国,张锡纯守《黄帝内经》之本,钩沉拾遗,衷中参西,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血枯病的创新大体可归纳为古病新方、古方新用两点。一方面,本团队试从古病新方的角度整理了张锡纯为治疗血枯病创制理冲汤、理冲丸、资生汤、资生通脉汤、醴泉饮、化瘀通经散、十全育真汤等新方,他认为血枯病的病机为心郁脾虚、血分瘀阻,治疗原则为扶正黜邪,以斡旋坤土为基,兼以祛瘀化滞、滋阴降火。另一方面,本团队试从古方新用角度探讨张锡纯打破海螵蛸、茜草药效相悖的局限思想,利用药对化滞、收涩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带下病、崩漏、小便涩痛、便血、尿血等疾病,拓宽了古方的适应症。以上两点可为临床治疗妇科、男科、血证等疾病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