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翟德斌; 孙世军*; 冯江; 龙振宇; 欧洋; 崔朋
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1(03): 365-372.
DOI:10.13327/j.jjlau.2019.4338

摘要

以查干湖为研究区,通过实地采样与统计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特征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经调查鉴定,查干湖有大型底栖动物3门3纲5目9科18属24种,主要以软体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为主,平水期和丰水期以双翅目、基眼目和中腹足目为主,平水期分别占15. 79%、42. 11%和36. 84%;丰水期分别占25. 00%、41. 67%和16. 67%。平水期底栖生物平均密度为93. 71 ind/m2,优势种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平盘螺(V.cristata)和西伯利亚盘螺(Valvata sibirica);丰水期平均密度为69. 71 ind/m2,优势种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白旋螺(Gyraulus albus)和平盘螺(V.cristata)。t检验发现,平水期和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 637)。基于Bray-Curtis相似性计算的聚类分析发现,查干湖底栖动物类型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具有不同的空间聚集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水期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亚硝氮呈显著正相关;丰水期大型底栖动物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