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性及其与纤维素消化能力的相关性

作者:詹明晔; 付小花; 张姝; 张鑫; 杨海迪; 俞锦华; 王爱善; 王磊*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 25(03): 736-742.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8.08012

摘要

肠道微生物对大熊猫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免疫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上海、四川两地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差异及其与消化纤维素能力的关系,对两地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纤维素酶活性以及两地环境差异、食物性质等进行分析,并对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物性质与纤维素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较四川成体大熊猫更加丰富,两地成体大熊猫肠道优势菌和特异性菌有较大差异.上海成体大熊猫具有更高的纤维素消化能力,这可能得益于其肠道中具有更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和较丰富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及山野壳菌科未知菌属(Unclassified_f_Montagnulaceae).两地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消化纤维素能力的差异,可能是由食物性质、海拔等外在环境因素导致的.总体而言,不同地区成体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明显,且对大熊猫肠道的消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图3表7参37)

  • 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大熊猫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 上海动物园;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