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估100 mg或200 mg磷酸依米他韦与索磷布韦联合给药12周在基因1型、非肝硬化、初治或以干扰素为基础经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开放、连续给药的Ⅱ期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方法,以"初治"或"经治"为分层因素,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磷酸依米他韦100 mg+索磷布韦400 mg组(100 mg组)或磷酸依米他韦200 mg+索磷布韦400 mg组(200 mg组)中,连续给药12周,停药观察24周。测定受试者HCV RNA水平,对于接受研究药物治疗但未实现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的受试者,监测并说明HCV耐药病毒株的比例及变化情况。研究期间通过监测不良事件、体格检查、安全性实验室检查、12-导联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来评价安全性和耐受性。主要终点是停药后12周时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分类变量使用描述性统计量,连续变量使用8个要素描述性统计量;采用描述统计法并按照HCV基因亚型及治疗组进行总结;安全性数据都采用描述统计法并按照治疗组进行总结。结果 2017年7月31日至2018年9月26日共筛选174例受试者,成功入组129例受试者,127例完成研究。100 mg组64例,200 mg组65例。129例受试者中18.6%是经治患者,所有受试者HCV基因型均为1b型。127例(98.4%)受试者在治疗结束后12周时HCV RNA均低于定量下限[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4.51%~99.81%],其中100 mg组63例(98.40%,95%CI: 91.60%~99.96%), 200 mg组64例(98.50%,95%CI:91.72%~99.9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2,P=0.989 2)。初治患者105例(98.10%)获得SVR12(95%CI:93.29%~99.77%),经治患者24例(100.00%)获得SVR12(95%CI:85.75%~100.00%)。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治疗期间病毒学失败(包括突破、反弹和疗效不佳)、治疗结束后复发等情况。基线Sanger测序结果显示,HCVNS5A的Y93位点仅见Y93H/Y或Y93H突变,其总发生率为11.6%(15/129),L31位点仅见L31M突变,其发生率为1.6%(2/129),未见同时存在Y93和L31位点的突变;HCVNS5B基因未见S282位点突变。共100例(77.5%)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未发生与研究相关的≥3级的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未出现受试者因为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或导致死亡的情况。结论 磷酸依米他韦100 mg或200 mg与索磷布韦400 mg联合给药12周对基因1b型、非肝硬化、初治或以干扰素为基础经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市第二医院; 唐都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清华大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北京大学;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海南省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第四军医大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