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在医学中心进行盆腔超声(US)检查的妇女中不明确囊肿的发生率,确定其恶性率,并分析囊肿与病人的特征,用以预测恶性肿瘤可能。材料与方法该研究是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对US发现的性质不明附件囊肿进行随访(包括手术病理检查、影像学和/或临床检查)。根据现有文献中的定义,将性质不明确的囊肿分为1类(典型良性囊肿>5 cm)或2类(囊肿含有非血管的实性成分)。计算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评估与肿瘤、恶性肿瘤相关的病人特征和囊肿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算分类变量,并采用t检验分析连续变量。利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2种结果:(a)肿瘤(良性或恶性)和(b)恶性肿瘤。结果超声检查发现1 637例女性病人有附件囊肿,391例[年龄17~91岁,平均(41.8±13.5)岁]附件囊肿性质不明确。性质不明确附件囊肿的患病率为23.9%(391/1 637;95%CI:0.220.26)。对其中280例女性[年龄17~88岁,平均(42.9±14.1)岁]的303个不明确囊肿进行了充分随访。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发生率为24.8%(75/303,95%CI:0.200.30),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3.6%(11/303;95%CI:0.020.06)。卵巢肿瘤的比例在1类和2类囊肿之间有差异[17.5%,(1类143个囊肿中,肿瘤有25个,95%CI:0.120.25)与31.3%(2类160个囊肿中,肿瘤有50个;95%CI:0.240.39,P=0.001)]。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1、2类的比例分别为0(143个囊肿中有0个)与6.9%(160个囊肿中有11个;95%CI:0.030.12);在逐步逻辑回归分析中,囊肿内非血管实性成分的存在是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现(优势比=2.83;P<0.000 1;95%CI:1.694.70)。结论对于性质不明确的附件囊肿,囊肿内非血管实性成分的存在是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现。第2类囊肿与第1类囊肿相比,恶性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