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2个不同叶形群体进行表型鉴定、叶形控制基因Ln的重测序、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探索不同叶形背景下四粒荚数与产量的关系。[方法]用SPSS25.0进行系统聚类和相关性分析,划分不同大豆产量类型;用DPS7.5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值进行灰色关联度排序;对叶形控制基因Ln进行序列分析,探索控制椭圆叶形基因位点。[结果]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汾阳试验基地和烟台地区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有89.5%和97.5%植株表现椭圆叶形、多四粒荚,等位系群体均为100%植株表现披针叶形、多四粒荚;测序发现其不同叶形控制基因Ln的出现单碱基突变(GAT-CAT);椭圆叶形多四粒荚群体单株产量随四粒荚的增多呈上升趋势,披针叶形多四粒荚群体则呈下降趋势。椭圆叶形大豆材料四粒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83),与单株重量(r=0.992)、荚粒重(r=0.998)、总荚数(r=0.995)、总粒数(r=0.992)极显著正相关,而披针叶形四粒荚数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椭圆、披针叶形多四粒荚遗传群体存在不同的单碱基多态性。大豆产量与生物产量、荚粒性状、大豆株型和抗倒伏性密切相关,增大生物产量,选择茎秆粗壮、多荚粒、株型收敛的抗倒伏类型,是高产、超高产育种突破的有效途径,也是大豆机械化收获获得高产的保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