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松树林花岗岩岩体和二根河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与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等问题。松树林岩体二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2±1 Ma,二根河岩体中正长花岗岩锆石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5±1 Ma,均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A/CNK值<1. 05),稀土元素呈右倾型,微量元素富集Rb、K、Pb等,亏损Nb、Ta、Sr、P、Ti等,具Ⅰ型花岗岩成因特征。其中,松树林岩体具有高的Ba (650×10-6)、Sr (344×10-6)含量,具有高Sr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内大黑山碱长花岗岩、四十里甸子花岗斑岩和新林花岗杂岩体特征相似,暗示其可能由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与直接起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混合而成;而二根河岩体具有明显低的Ba (75. 2×10-6)、Sr (4. 1×10-6)含量,与甘河碱长花岗岩一同落入低Sr花岗岩区,暗示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碱性系列玄武岩的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综合大兴安岭早白垩世花岗岩及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年龄资料,认为大兴安岭北段松岭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引起的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 单位
    国土资源部;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