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早期干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33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分别纳入咀嚼肌疼痛实验组(86例)、关节弹响实验组(84例)、开口度异常实验组(90例)和开口型异常实验组(70例),每个实验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对照,于治疗后第1周末、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分别对咀嚼肌疼痛实验组治疗前后VAS评分降低分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对关节弹响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χ2检验、对开口度异常实验组的改善程度进行两样本t’检验、对开口型异常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进行χ2检验。观察并记录全部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咀嚼肌疼痛实验组:治疗后第1周末、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VAS评分分别降低(0.81±0.50)分、(2.91±0.77)分、(4.13±0.86)分和(4.33±1.17)分;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降低(0.29±0.29)分、(0.53±0.47)分、(0.62±0.61)分和(0.92±0.81)分。治疗后第1周末、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降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7.30、1.70、15.71,P<0.05)。关节弹响实验组:治疗后第1周末、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4%、54.76%、71.43%和76.19%;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76%、14.29%、26.19%和30.95%。治疗后第1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05)。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17.20、17.28,P<0.05)。开口度异常实验组:治疗后第1周末、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开口度改善均值分别为(0.17±0.30)cm、(0.66±0.81)cm、(0.92±1.12)cm和(1.05±1.27)cm;对照组开口度改善均值分别为(0.09±0.13)cm、(0.06±0.27)cm、(0.40±0.49)cm和(0.62±0.68)cm。治疗后第1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开口度改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05)。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和对照组开口度改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2.85、3.03,P<0.05)。开口型异常实验组:治疗后第1周末、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60.00%、82.86%和88.57%;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71%、14.29%、28.57%和31.43%。治疗后第1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月末、第3月末和第6月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6、20.90、23.81,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12例出现注射后疼痛,5例出现注射后肿胀,2例出现表情异常、8例出现咀嚼无力,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结论 A型肉毒毒素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安全有效。

  • 单位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