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PM_(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

作者:王橹玺; 李慧; 张文杰*; 齐剑英; 田贺忠; 黄侃; 陈东升; 郭敬华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2021, 34(04): 849-862.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21.01.03

摘要

PM_(2.5)载带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明确PM_(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以及区域性污染特征,收集并总结近30年中国不同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成果,对PM_(2.5)载带的As、Zn、Cr(Ⅵ)、Pb、Cd、Mn以及Ni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区域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1)我国对部分重金属[Pb、Cd、Hg、As、Cr(Ⅵ)]的质量浓度增设限值规定,但未涉及Ni和Mn等有毒重金属.(2)全国范围来看,不同背景点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相差较大,自然背景点重金属质量浓度低于乡村背景点和近城市背景点的40.7%~97.6%.大气PM_(2.5)重金属区域污染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使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明显下降,2013年前(1980—2013年)与2013年后(2013—2018年)相比,全国大气PM_(2.5)中ρ[Cr(Ⅵ)]、ρ(Ni)、ρ(Pb)、ρ(Mn)和ρ(As)均有所下降,但ρ(Zn)、ρ(Cd)略有上升.(3)典型城市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各不相同.北京市需考虑Cd、As排放情况,强化对燃煤源的管控;上海市和广州市应关注Cr(Ⅵ)和Ni的排放,加严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港口的排放管控.研究显示,对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治理,建议进一步关注对As、Cr(Ⅵ)排放的控制,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需要选择差异化的污染控制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