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牵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踝关节炎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9年1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23例行外固定支架牵张成形术治疗的中重度踝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3例;年龄21~65岁,平均43.7岁。病因:原发性踝关节炎8例,5例伴有内翻畸形;创伤性踝关节炎15例,致伤原因:踝关节骨折术后5例,Pilon骨折术后3例,慢性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5例,其他原因2例。踝关节炎Takakura分期:ⅢA期4例,ⅢB期12例,Ⅳ期7例;Giannini分期:Ⅱ期5例,Ⅲ期18例;Cheng分期:Ⅲ期16例,Ⅳ期7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并按不同病因分组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患者对疼痛情况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估;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踝关节间隙变化。根据年龄将患者分成年龄≤45岁组[青年组,10例,年龄(35.62±7.41)岁]和>45岁组[中老年组,13例,年龄(54.20±6.20)岁],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分析年龄对牵张成形术的影响。结果 外固定支架持续牵张3个月后拆除。术后12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43个月,平均56.9个月;青年组和中老年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3.46±32.77)个月和(69.80±37.79)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按病因分析,除Pilon骨折术后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患者手术前后两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40);两组术前VAS评分以及AOFAS踝-后足评分、VAS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及客观疼痛评价示,无疼痛4例、疼痛中度缓解12例、疼痛轻度缓解5例、疼痛无明显缓解2例;10例随访5年以上患者分别为2、5、2、1例;2例获10年以上随访患者均为疼痛中度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间隙为(3.7±0.4)mm,较术前(1.5±0.2)m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1,P=0.002);10例随访5年以上患者踝关节间隙为(2.9±0.5)mm,2例获10年以上随访患者分别为3.3 mm和3.0 mm。结论 外固定支架牵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踝关节炎(Pilon骨折术后引发的关节炎除外)可获得较满意疗效,而且年龄对牵张成形术疗效无明显影响。

  • 单位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