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河曲大红黍为材料,设定6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糜子的株高、茎粗、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单株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值、光合速率等光合指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密度与作物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值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大,茎粗变细,分蘖数减少和光合生理指标均降低,穗重、穗粒重和有效穗粒数逐渐减少,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产量降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曲线模型的方程式为Y=176.78471+11.51879X-1.29607X2,理论最适密度范围为4万株/666.7m2—5万株/666.7m2。
-
单位内蒙古天际绿洲特色生物资源研发中心; 内蒙古农业大学;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