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海沿海鱼类异尖科线虫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张春玲; 张媛媛; 邱阳元; 郝朔; 白雪; 刘明远*; 刘晓雷*
来源: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3, 31(01): 86-91.
DOI:10.19958/j.cnki.cn31-2031/s.2023.01.011

摘要

异尖科线虫病(Anisakiasi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线虫病,主要因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异尖科线虫Ⅲ期活的幼虫的海鱼而引起。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异尖科线虫RPA的检测方法,首先对东海沿海舟山、温州、宁波、平潭、嘉兴市的九种鱼体内获得的线虫进行分离鉴定,获得了派氏异尖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宫脂线虫和对盲囊线虫,然后根据获得的五种线虫的ITS区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RPA方法可特异性扩增出异尖科线虫340 bp左右的目的基因片段,可特异性检测出异尖科线虫,而对阔节裂头绦虫、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棘颚口线虫检测结果为阴性;优化后在35℃、25 min即可完成检测,其灵敏度可达1 pg/μL,人工污染实验结果显示呈阳性。此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对现场快速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