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柔肝针法治疗肝风内动型脑卒中后失眠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赵文清; 邢晓彤; 周琼阳; 王栩; 张智龙*
来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25(01): 86-90.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3.01.018

摘要

目的 观察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2017年10月—2019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肝风内动型卒中后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中风后康复的常规基础治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养血柔肝针法+安慰剂(艾司唑仑片模拟剂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水平为疗效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5-HT、IL-6、TNF-α、GAB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前下降,5-HT、GABA水平较前升高(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除血清GABA水平与观察组相当,其余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柔肝针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眠肝风内动型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神经炎性因子(IL-6、TNF-α)及神经递质(GABA、5-HT)水平,且作用时间持久,不良反应小,其疗效优于艾司唑仑片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