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借用库切本人文学评论中所提倡的"双重视角"审读他最近10年间出版的耶稣三部曲,即《耶稣的童年》《耶稣的学生时代》《耶稣之死》,分析库切是如何在文本创作中通过人物塑造,与卡夫卡的《变形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进行复调式对话的。其对话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展现:一是后现代人类生存的异化孤寂感;二是存在的人性价值核心;三是人生的试错过程与美的复杂性。文章主旨在于探讨库切文本中深层的后现代社群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