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和标记

作者:赵科研; 柳克祥; 侯明晓; 孙江滨; 吴慧颖; 李博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1): 1556-1558.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0.11.038

摘要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 ,并进行鉴定、标记。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MSCs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44、CD34和CD45的表达率;电镜检查第3代MSCs超微结构。DAPI标记MSCs为下一步进行体内细胞移植示踪。结果原代培养的MSCs于6~8h后贴壁,6d左右形成集落,14d左右可达到80%~90%融合。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8.6%,78.2%,0.0%,0.3%。超微结构清晰,可见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可见较多微绒毛。DAPI可良好标记MSCs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的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MSCs,在第3代可获得高纯度MSCs。DAPI可以作为一种示踪剂标记MSCs。

  • 单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