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来自全国各地的186份韭菜种质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中的5个质量性状、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种质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重(2.097),最低的为假茎横切面形状(0.629);性状变异系数最高的为假茎颜色(64.22%),最低的为株高(8.15%)。基于种质间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将186份韭菜种质聚为4大类:第Ⅰ类可用于选育高产、适宜密植和温室越冬生产的宽叶韭菜新品种;第Ⅱ类可用于选育高产、适用于密植及机械化收割的红根韭菜新品种;第Ⅲ类多为农家品种,可作为韭菜品种改良材料进一步利用;第Ⅳ类株矮、叶窄、叶色深绿,可用于筛选特异种质材料。对这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64.141%,反映了单株重、株高、叶宽、假茎长、假茎粗、叶色、叶态和叶片数的变化。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可为其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单位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