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观音道场信仰是随着菩萨信仰的兴起而兴起的,并定型为补怛洛迦山信仰。这一信仰既涉及道场位置与形貌,也涉及观音的身份与功能,更涉及信仰者的内心认同与宗教修行等很多要素,从而与海上丝绸之路、救苦救难信仰、大乘菩萨修行、神圣空间建构等初期大乘佛教的诸多问题联系在一起。除了佛教经典的不断塑造之外,中印古代不少僧人多次朝拜,使补怛洛迦山信仰实现了经典记述与实践开展的双层推进,逐渐在义理、灵验、修行等方面完成其神圣空间的历史建构,并对中国佛教的普陀山信仰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