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人格的转化看“白话诗”的发生

作者:朱明明
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02): 17-23.
DOI:10.16601/j.cnki.issn2096-7349.2020.02.003

摘要

儒家以道德为本位的诗教观,旨在为儒家的社会和政治理想培育出理想的人格。在晚清诗歌变革运动中,在西学的冲击之下,这种"诗教"传统受到了各式新思想的否定与反叛。到了胡适那里,更是初步完成了一种传统人格向新的独立人格的转化,他的健康又充满朝气的诗学趣味,与他狂放、意气的自我个性相遇,发展出了一种具有离心力量的自我诗学,从而不屈服于传统诗学顽强的语言规模和同化力量,为第一首"白话诗"诞生提供了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