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百会”“大椎”对缺血性中风小鼠运动功能、小胶质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改善缺血性中风后运动功能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每组15只。光栓诱导构建单侧缺血性中风运动障碍模型。电针组小鼠在造模前进行连续7 d的电针预处理,每天1次,每次20 min。用激光散斑血流监测视频系统评估造模后初级运动皮层脑血流灌注量;网格实验和爬杯实验评价小鼠电针及造模前后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GF-β、IL-10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初级运动皮层小胶质细胞及其亚型细胞的表达。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网格错误率、患肢拖拽率升高(P<0.01),患肢利用率降低(P<0.01);小鼠血流灌注量降低(P<0.01);患侧初级运动皮层小胶质细胞呈阿米巴样,IBA1和CD206荧光强度升高(P<0.01);血清IL-1β、TGF-β、IL-10含量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网格错误率、患肢拖拽率降低(P<0.01),患肢利用率升高(P<0.05);血流灌注量升高(P<0.05);患侧初级运动皮层小胶质细胞胞体较模型组更圆、更密集,IBA1和CD206荧光强度升高(P<0.01);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1),TGF-β、IL-10含量升高(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百会”“大椎”可提高梗死局部小胶质细胞尤其是M2亚型的表达,提高血清抗炎因子、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