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缘两次致灾冰雹环境场和雷达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希热娜依·铁里瓦尔地; 胡素琴*; 玛依热·艾海提; 毛子卿; 尼加提江·买买提吐尔逊
来源: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 16(03): 16-23.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多普勒雷达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2018年5月19日(简称“5·19”)和7月29日(简称“7·29”)喀什地区北部2次致灾冰雹天气的环境场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冰雹都是在有利的中亚低涡环流背景下产生,午后垂直温度递减率增大,中高层干冷空气与低层暖湿空气交汇增强了大气不稳定性。较好的对流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适宜的0℃层~-20℃层高度,为冰雹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另外,两次过程中亚低涡中心强度和南伸的位置不同,“5·19”过程低涡位置偏南;低层触发系统不同,“5·19”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7·29”为700 hPa切变线附近触发;θse能量锋区、比湿、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势力、深层风切变等变化上“7·29”冰雹比“5·19”冰雹偏强;(2)雷达回波形态和风暴类型上,两者均为多单体风暴,反射率因子剖面均出现弱回波区和悬垂回波等特征结构,≥50 dBZ的回波伸展到-20℃层高度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均出现中小尺度辐合特征;冰雹发生前VIL值出现跃增,冰雹结束后迅速下降,可以作为监测冰雹特征之一。

  • 单位
    喀什地区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