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蚊虫群落结构分析

作者:孙燕群; 段金伟; 陈磊磊; 徐斐*; 陆墨原; 王冲; 吴起新; 李成国; 姚美雪; 赵姗姗; 张守刚
来源:预防医学, 2019, 31(10): 1029-1031.
DOI: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19.10.013

摘要

目的了解2014—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蚊虫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为蚊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从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4—2017年南京市蚊虫监测资料,分析南京市城区居民区、医院、公园(含街心花园) 3类环境和郊区农村牲畜棚、民房2类环境的蚊种分布特征、蚊虫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 2014—2017年南京市捕获成蚊雌蚊35 817只,鉴定为2亚科4属8种,南京市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致倦)库蚊,8 306只占94.93%;郊区农村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18 789只占69.42%。5种生境中,民房的蚊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1.191和0.612;居民区的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22。居民区与医院的蚊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999 95;居民区与牲畜棚的蚊虫群落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293 34。结论南京市城区优势蚊种为淡色(致倦)库蚊,郊区农村为三带喙库蚊;农村民房和牲畜棚的蚊虫种类和密度较其他生境要高,应作为蚊虫防制重点。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