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于1931年由R Debre提出,并于1950年对这种猫抓后致引流区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命名为猫抓病[1]。该病多见于青年患者,病原体是一组革兰阴性杆菌-汉赛巴尔通体[2-3]。目前已被确认的巴尔通体已达40余种,其中10余种被认为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4]。CSD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其原因是致病菌进入人体内经过潜伏后发病,潜伏期一般为3~4周,临床发现淋巴结肿大时,皮肤伤口多已愈合。
-
单位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