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其沉水植物群落特征及富营养化和渔业生产对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利用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保安湖近40年来沉水植物、水质及渔业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1)1970s—1980s,常见沉水植物约10种,以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和菹草为主,生物量较高(年均值, 1005—5954 g/m2); 1990s常见沉水植物约7种,以微齿眼子菜和菹草为主,生物量有所下降(209—877 g/m2); 2000s—2010s,沉水植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菹草演替为单优种群,生物量变化较大(1—1478 g/m2); 2021年以来,沉水植物基本消失;(2)1980s至今保安湖氮磷营养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 1980s—1990s水体总磷含量(TP)约0.03 mg/L,远低于浅水湖泊草藻稳态转换阈值(0.08—0.12 mg/L),此时富营养化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不大; 2000s水体营养含量快速上升, 2003年TP为0.07 mg/L,接近草藻稳态转换阈值,此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是导致沉水植物群落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3)1980s—1990s以放养草鱼和河蟹为主,鱼产量为(62—101)×10~4 kg,草鱼放养量约1.5×10~4 kg,河蟹产量约3.0×10~4 kg,草鱼和河蟹对植物的摄食是导致这一时期沉水植物生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0s鱼产量大增,最高达500×10~4 kg,放养鱼类以滤食性的鲢鳙为主,还有大量河蟹,对沉水植物的生存与发展仍存在不利影响;自2018年禁渔后,渔业资源量大幅降低,仅放养鲢鳙,对沉水植物的直接影响较小。以上结果表明近40年保安湖沉水植物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 1980s—1990s,过度发展渔业(草鱼牧食)是影响沉水植物群落演替的关键因素, 2000s植物群落演替受富营养化和过度养殖的双重胁迫,近年来富营养化是影响植物群落的关键因素。研究以保安湖为例,阐述了富营养化和渔业生产对阻隔湖泊沉水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可为长江中下游类似浅水湖泊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