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呈现了前期创造社对变态性心理、病态性爱及情感错位等情感扭曲形态的强烈关注甚至着迷。在这些情感的扭曲形态背后,有着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可看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子,并与当时的社会语境息息相关;它们展现了人物最深层的心理状态,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所经历的失重感及在这种失重感中的彷徨迷失,并彰显了前期创造社"为内心要求写作"的困惑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