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miR-19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样本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患者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相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并采集患者术前血液样本。另选取60例子宫内膜正常的子宫肌瘤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的血液样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标本中miR-195的表达量,统计分析与患者病理特征(包括年龄、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发病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灶形态)和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血浆miR-19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另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miR-19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t=8.996,P <0.05),并且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发病类型、浸润深度有关(P <0.05);同样miR-19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低于子宫肌瘤组患者和健康者(F=8.996,P <0.05),且与肿瘤FIGO分期、发病类型、浸润深度有关(P <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浆miR-195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AUC为0.732(95%CI:0.611~0.85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69.0%。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组织和血浆miR-195高表达亚组总生存期高于miR-195低表达亚组者(组织:Log-rank χ2=6.964,P=0.008;血浆:Log-rank χ2=3.195,P=0.047)。另组织和血浆miR-195(组织:HR=0.558,95%CI:0.501~0.726;血浆:HR=0.917,95%CI:0.874~0.982)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miR-19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均下调,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