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与单纯强制束缚下儿童牙齿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凤; 夏斌; 张笋; 马文利; 肖雨萌; 葛立宏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 52(02): 96-102.
DOI: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7.02.009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全身麻醉(全麻)与单纯强制束缚下儿童牙齿治疗术后患者口腔健康习惯、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长期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全麻下牙齿治疗的24岁患者27例(全麻组)及束缚下治疗的患者34例(束缚组),随访23年,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口腔卫生状况及观察期内患者的治疗情况,由家长填写口腔健康习惯调查问卷和幼儿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分别以患者及患牙为单位绘制生存曲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计划外再治疗的因素。结果两组各失访2例,最终纳入全麻组25例(474颗牙),束缚组32例(624颗牙),共1 098颗牙齿,复查时间平均955 d。全麻组和束缚组口腔卫生状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9,P<0.001),口腔健康习惯束缚组改善得更明显。全麻组发生计划外再治疗牙齿128颗(27.0%),束缚组232颗(37.2%)。束缚组新发龋率26.6%(97/364)和再发龋率17.3%(45/260)均显著高于全麻组[分别为5.1%(9/176)和10.1%(30/298)](P<0.001,P=0.012);两组发生充填体缺陷、牙髓根尖周病及继发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牙髓根尖周病和继发龋的发生时间显著长于束缚组(P<0.01)。全麻组治疗牙齿的平均生存时间1 018 d,束缚组944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失补牙数、牙位、进食频率、刷牙习惯及两种行为管理方式是牙齿治疗后长期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全麻下儿童牙齿治疗的长期效果明显好于束缚下治疗,但口腔健康习惯的改善不如后者明显;术后应持续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维护良好的长期治疗效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