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自然保护区能有效地保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评估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对保护成效的影响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科学保护与管理。本研究分析了青藏高原5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类型、资金、人员配置等管理能力方面的差异,并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研究不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揭示青藏高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与保护成效的关系,为提升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成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行政级别差异较大,包括厅局级(1处)、县处级(36处)、乡科级(16处)和股级(1处)4个级别,其中独立管理机构42处,与其他机构合署办公的非独立管理机构12处,行政级别和独立性影响保护成效,行政级别较高、独立的管理机构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较好。(2)青藏高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单位管理资金、人均管理面积与巡护面积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较大,且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建议重点关注青藏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特殊性,规范管理机构建设,加强资金保障,推动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从事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大生态管护岗位设置与培训,切实提高青藏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和保护成效。
-
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