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体物多情景排放的兰州市2030年夏季臭氧预测

作者:陈天雷; 吴敏; 潘成珂; 常莉敏; 李泱; 刘鹏; 高宏*; 黄韬; 马建民
来源:环境科学, 2022, 43(05): 2403-2414.
DOI:10.13227/j.hjkx.202108116

摘要

近年来,兰州市夏季臭氧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首要污染因子和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短板.解决臭氧污染问题需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定量评估前体物减排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减排对策,为环境管理的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2015年本地排放清单的基础上,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兰州市2030年3种梯度城市发展与污染控制情景下臭氧的两类主要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利用WRF-Chem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2030年夏季臭氧污染程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臭氧浓度与生成敏感性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兰州市臭氧前体物的总量控制参考和针对不同行政区的减排对策建议.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城市发展与污染控制情景下兰州市2030年NOx排放量为4.57×104~12.14×104 t, VOCs排放量为5.30×104~7.69×104 t, NOx排放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末端治理和限制机动车排放等措施有效减少;减排VOCs则需从工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多方面同时入手,做好长期治理攻坚的准备.模拟结果显示,兰州市夏季中心城区臭氧浓度高,臭氧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郊区浓度略低,受NOx控制. 2030年若将兰州市NOx和VOCs的排放量限制在6.25×104 t和5.81×104 t,夏季臭氧1 h平均浓度将全部低于国家二级标准,若限制在4.57×104 t和5.30×104 t,可进一步削减夏季日间臭氧浓度的9.1%,更利于中心城区的臭氧浓度削峰.兰州市目前阶段应着重减排中心城区的VOCs和郊区的NOx,同时关注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加强各行政区间的联防联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