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3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海慧; 刘以尧; 施超; 刘戈; 孟金金; 刁文杰; 申国争; 张娜娜; 石宇; 刘学刚
来源: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 23(02): 126-130.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7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37例重症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2~73(38.42±17.21)岁,病程3个月~5年。37例中,心源性恶液质1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12例,严重肾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不全8例。术前中心静脉压16~35 cmH2O(1 cmH2O=0.018 kPa),其中≥20 cmH2O 28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5例,Ⅳ级22例。患者均行心包剥脱术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7例,术中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 h,平均2 h。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压均<20 cmH2O,其中26例<14 cmH2O。35例患者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予强心、利尿处理,1例治疗无效死亡,4例好转;并发心律失常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呼吸功能不全4例,予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好转。患者术后心功能均不同程度改善,出院时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4例、Ⅱ级9例、Ⅲ级1例。3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0.5~10年,平均4.6年。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示:心包手术区有无组织增生、钙化。随访期间患者无复发,基本恢复日常工作、生活。结论重症缩窄性心包炎病情重,并发症多,应尽早确诊,积极手术治疗。同时,需加强围术期管理,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术中精准把控心包切除顺序和范围,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