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明; 柳越冬*; 都静; 臧思源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3, 41(09): 46-52.
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23.09.009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目前是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相关。中医学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滞下”等范畴。中医学基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与五脏相关,六腑相应,生理与病理互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也离不开上述原则,疾病的发生不外乎由于内因(先天、情志)及外因(外感六淫、饮食、过劳)所导致的身体脏腑亏虚、气血阴阳失和、经络阻滞后,所产生一系列的病理产物(瘀、痰、湿、火、毒)而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是复杂的病理过程,而绝不是局部单独某一肠段因素。各种病因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合而致病,病程也有缓急长短之分,病性又有寒热、虚实之别,出现错综复杂的证候。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但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发病的基础。本虚以脾肾亏虚,阴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毒邪蕴结,气血阻滞,兼有肝郁,肺气失宣等。本虚标实共致气血瘀滞,湿毒瘀互结,合而为病。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作为指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满意疗效,有着广阔的治疗前景;历代及近代医家根据中医理论对此病病因病机有多样化理解。故该文就此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作进一步探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