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四川盆地12个引种地的油用牡丹‘凤丹’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生态因子,探讨各性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揭示影响种子品质的关键生态因子,以期为‘凤丹’科学引种、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显示:(1)各采样地‘凤丹’种子表型性状横径、纵径、种形指数以及千粒重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变幅分别为7.98~10.63 mm、7.75~10.86 mm、0.80~1.32以及311.23~393.15 g,且种子纵径和千粒重均以巴中市南江县最大(10.86 mm, 393.15 g),横径和种形指数分别以乐山市峨边县、南充市西充县最大(10.63 mm, 1.32)。(2)各采样地‘凤丹’种子营养成分中含油率、蛋白质、α-亚麻酸及亚油酸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变化幅度分别为20.5%~26.9%、15.6%~19.6%、42.8~47.1%和15.7%~19.6%,且均以巴中市南江县较高(26%、18.3%、47.1%和18.3%)。(3)‘凤丹’种子千粒重与α-亚麻酸、亚油酸含量(r=0.760和-0.701),蛋白质与亚油酸、油酸含量(r=-0.686和0.665),α-亚麻酸与亚油酸含量(r=-0.904),以及棕榈酸与硬脂酸含量(r=-0.792)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4)立地条件对‘凤丹’种子表型性状和营养成分贡献率大小为速效钾>有机质>海拔>碱解氮>有效磷>pH,气候条件贡献率大小为全年日照>1月均温>7月均温>年降雨量>年均温,其中海拔对种子表型性状的影响较大,速效钾对种形指数和油酸的影响较大,有机质和碱解氮对蛋白质和含油率的影响较大;海拔、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和温度与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α-亚麻酸、蛋白质和棕榈酸呈正相关程度大,与硬脂酸和亚油酸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不同区域引种栽培的‘凤丹’种子表型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生态因子对‘凤丹’种子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在选择‘凤丹’种植基地时应选择海拔、温度较高,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充沛的地区。
-
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