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之金属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型Cu-Au远景区,该带的德乌鲁岩体及其接触带是重要找矿潜力区。最新的野外调查发现,德乌鲁岩体东南缘接触带的石英闪长玢岩中发育大量含有多种金属矿物的椭圆形或近球形"珠滴构造",且其矿物组合非常类似于临近的岗岔—克莫金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即"珠滴"内含有大量金属矿物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钛铁矿和辉砷钴矿等,此外还发育有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钾长石、钠长石、石英、绢云母、电气石、葡萄石、磷灰石、榍石和金红石等复杂的非金属矿物组合。详细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珠滴"与寄主岩石属同源产物。绿泥石温度计和二长石温度计显示"珠滴"形成温度范围在297~435℃,角闪石全铝压力计显示寄主岩石形成压力为1.02~2.28kbar。因此推断,"珠滴"形成于深部富含金属的流体,金属物质依附气泡按照"浮选"机制随岩浆侵位上升。当载有金属物质的气泡随着岩浆侵位到浅部时便快速解耦,其流体相逃逸,"珠滴"则被冷凝固结在岩浆圈闭之中。依据上述分析结果,认为携带金属物质的气泡把成矿元素运移至石英闪长玢岩体内,其中一些气泡把金属物质卸载到浅部,而大量的金属物质可能仍然留在深部石英闪长玢岩内。"珠滴构造"可能是深部成矿的重要指示标志。
-
单位山东省地震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