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减少VAP发生的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区2015年1月—2017年12月5家医院综合ICU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 567例住院患者的目标性监测资料,确定其是否发生VAP,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患者VAP发生情况,筛选VAP影响因素。结果 1 567例患者中发生VAP 133例,发病率为8.49%,千日发病率为6.01‰,2015年-2017年VAP发病率逐年降低(χ2趋势=11.111,P=0.001);VAP患者与非V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2.78%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3,P=0.022);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53株占75.37%,居于首位的病原菌是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的患者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2、5.237、34.759、48.558、44.96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比值比(odds ratio,OR)=1.60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04,2.340),P=0.013]、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15分[OR=4.704,95%CI(2.655,8.335),P<0.001]、ICU住院天数>14 d[OR=2.012,95%CI(1.188,3.407),P=0.009]、机械通气天数>7 d[OR=2.646,95%CI(1.439,4.863),P=0.002]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区机械通气所致的医院感染有下降趋势,患者发生VAP后死亡风险更高。对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ICU住院时间,严格掌握撤机指征,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 南昌大学